介绍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捐钱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著作《岭南画舫录》中,对东莞可园有详尽的记述。
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莞城人张敬修于咸丰八年所建,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园内亭台楼阁,设计精巧,清一色的青砖结构给人以古典优雅的美感,是岭南园林建筑的典范。 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2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底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
东莞可园不仅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还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独树一帜,被誉为“岭南画派先师”的居巢、居廉曾在可园客居、作画多年,并在此创出了“撞粉”、“撞水”花鸟画法,岭南画派的领袖级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出自“二居”门下。 作画时,趁画未干,用笔将画稍稍架斜,让色聚于一边,画后自然现出朝雾未干和透明效果。在点花蕊的时候,将少许白粉加入藤黄内,使每一花蕊当中必有一个小小的凹洞,与真花形神俱似。这就是撞粉法。 画叶的时候,古人先勾勒而后涂色,居廉则以水注入色中,从叶面向着阳光的方向注入,色泽自然变得稍为淡白,而叶背向下的地方,必然浓而阴暗。干后,叶片显出深浅明暗,富有凹凸感。这便是撞水法。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
可园是东莞代表景点之一,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建于170多年前,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人们赞其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可园的主人张敬修,莞城博夏人,世家弟子,官居江西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司法厅兼省公安厅厅长兼省法院院长兼省检察院院长。此人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归乡之后买了块地,修建了这座可园。现在主要由可园古建筑区及可园博物馆新馆大块组成。东莞可园始建于什么时候?
东莞可园位于广东东莞西博厦村,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始建于1850年,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
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它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和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
东莞可园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建筑主要是水磨青砖结构。园内更高建筑为可楼,高17.5米,在其顶楼邀山阁上,凭窗可眺莞城景色。东莞可园有什么建筑特点?
东莞可园成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 *** 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5.5亩(3630平方米)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张敬修因在东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后辞官退隐,归家构筑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已失)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入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循环碧廊徐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可堂
可堂对联
4张
可堂对联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庄严的建筑,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楼高15米多,底层大厅名可轩。其侧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复又能通可楼第二、三层。第四层是邀山间,登阁可俯览园中景色。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当年画家居廉常居此,留下许多吟咏。曾一度荒废,建国后辟为公园。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左右两廊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
环碧廊
步入庭园,展现眼前的是远近闻名的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过擘红小榭,之一处景点是桂花厅,这是园中的餐厅,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清水鱼池和“人工空调”。
双清室
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问花小院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从这里出 *** ,广阔的可湖展现眼前,让人身心大畅。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介绍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简介
1、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前身是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1998年9月11日,东莞市可园管理所更名为“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同年11月1日,举行挂牌仪式。2008年4月22日,可园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博物馆占地面积17900平方米。
2、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是以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有陈列展览《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座既具东莞文化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公益性文化设施。